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摆一哈社区

鹏华金牛权益团队:王者归来背后的投资世界观

2020-10-16 17:15:06 2152 0

[复制链接]
呼儿嗨哟喂 发表于 2020-10-16 17:15:06 |阅读模式

呼儿嗨哟喂 楼主

2020-10-16 17:15:06

作为国内公募基金的“老十家”,鹏华基金通过过去几年的耕耘,已经又回到了国内一线的主动权益基金公司。我们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个人和团队的访谈形式,访谈了王宗合、梁浩、陈璇淼、伍旋、袁航、谢书英、王海青、金笑非、蒋鑫、郎超、孟昊、张航等一大批基金经理。这一批基金经理跨越了老中青三代的年龄梯队,他们各有特色但都有一致的价值观。
  同时,2020年作为公募基金的“大年”,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也来自鹏华基金的“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他的鹏华匠心精选单日有效认购金额高达1371亿元,创下了公募基金发行认购新纪录。这个纪录的创造,有偶然也有必然。不可否认,王宗合总的产品发行确实在一个市场认购度比较高的时间点。然而,这个纪录的创造也进一步说明,鹏华基金的主动管理团队,已经迈入了一线资产管理团队的队伍之中。事实上,今年以来鹏华基金多只产品都完成了“超额认购”,投资业绩短中长期都非常亮眼。在规模和业绩的双升背后,我们确实看到鹏华作为一线主动权益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劲实力。
  规模和业绩的双丰收
  截止到2020年8月底,鹏华基金旗下成立满半年的6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4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20%,34只基金收益率超过40%,15只基金收益率超过60%,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70%。其中,鹏华基金有多只产品在其分类的过去6个月业绩排名靠前。包括鹏华“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管理的鹏华精选回报以67.48%的收益率,在19只定期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排名第一;研究部总经理梁浩管理的鹏华新兴产业以51.27%收益率,在6只新兴产业偏股型基金排名第一。
  鹏华基金的主动权益,在之前的2019年同样业绩优异,突显了很强的业绩持续性。在2019年,鹏华基金旗下有21只产品业绩排名同类前10%,其中有11只基金更是跻身同类前3%。其中,“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荣摘2项金牛基金奖。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其管理的两只产品鹏华产业精选和鹏华养老产业,在2019年取得了83.47%和82.25%的收益率;鹏华养老产业2015到2019完整5年的回报达106.46%,鹏华消费优选2017到2019完整3年的回报86.87%,位列同类前3%。
  我们再看截至2020年8月底的三年业绩。鹏华基金旗下有31只主动权益同期回报率超过30%,23只基金回报率超过70%,13只基金收益率翻倍,而在此期间沪深300的涨幅只有26.01%。权益王牌王宗合的鹏华养老产业,在过去三年和四年名列同类基金前三,成为了“大满贯”基金经理。
  从管理规模上,鹏华基金今年也出现了“大丰收”,除了王宗合破记录的鹏华匠心精选之外,多只新发的产品“超额募集”,规模也在今年出现了比较大的飞跃。“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管理规模已经达到436亿,明星基金经理梁浩也管理了226亿的规模,具有“工科男”气质的女性基金经理陈璇淼管理规模125亿。光三位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规模就接近800亿,再加上鹏华有一批管理30亿以上中等规模的基金经理,公司整体的主动管理规模已经超过千亿。
  非线性的成果和线性的付出
  当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结果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描述这样一个结果。我一直相信,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某一个非线性的成果,比如说一个人的成功,一家公司的业绩快速增长,以及像鹏华基金这样业绩和规模突然之间的快速爆发。但是优秀成果的背后,剔除运气因素,都是来自线性的付出。可能一个人持续努力了很多年之后,有了足够的认知积累后,突然间能够快速扩大超额收益。我认为,鹏华基金跻身国内一线的主动管理机构,背后来自过去多年的耕耘。
  鹏华基金的投研团队,对于公司底层研究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从现金流折现模型出发,也是格雷厄姆说的经典价值投资框架:买入一个资产的长期回报来自这个资产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基本面的价值投资者都是从这个资产自身的价值出发。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是一个公司每天的收盘价;投资最大的风险不是股价波动,而是内在价值发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相反,投机者只关注一件事情:有没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把这个资产从我手里买走。
  整个鹏华基金主动权益的投研体系,都是围绕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定价出发。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整体,鹏华基金主动权益团队的换手率偏低,买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高质量的优秀公司,组合中不会踩雷,也没有明显具有瑕疵的公司。我曾经花了十几个小时深度学习了鹏华基金的“基本面大学”,几乎把每一个基金经理的方法论都看了一遍。总结而言,鹏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主要赚取价值成长和低估值均值回归的钱,并不会参与市场上的一些主题投资,基金经理要么在方法论上专注,要么在能力圈上专注。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过去几年鹏华基金在构建统一投研理念和框架的持续付出。公司的老中青三代的基金经理梯队都非常完整,内部通过团队之间的彼此学习和互相分享,培养了一批中生代和年轻的基金经理,并且形成了低换手、长期持有、不踩雷的价值投资风格。“基本面投资专家”已经成为了鹏华基金鲜明的标签。
  当然,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要得到一样东西,都必须要付出某种“成本”。一个基金公司要打造可持续的投资业绩,统一的投研文化,那么付出的成本就是时间。时间意味着,必须一切从长期出发,这可能意味着短期一两年未必出成绩,也可能意味着有些年轻人在一开始的几年无法真正做出贡献,都是公司培养的成本。我们也看到,“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在几年前管理规模只有几个亿,通过持续优异的业绩和可靠的投资方法,在几年中实现了规模几乎100倍的扩张,而这个“果实”绝大部分在今年实现。
  是什么能让鹏华坚持长期?
  到底什么能够定义一线的主动权益资产管理公司,是表面的规模,人员数量,还是业绩呢?我们认为都不是,真正能够定义一家公司的是其竞争力。这一点我们在访谈明星基金经理的时候,他们也多次提及。定义行业龙头公司,并非一定是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公司,而是竞争力最强的企业。在许多行业,真正的龙头并不是那个销售规模第一的公司。
  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定义一家公司的一定是团队。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公司的竞争力。而团队竞争力能转换成公司竞争力,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竞争力的可持续性,不因为某一两个人的变动而消失;2)1+1>2的效应,优秀人才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

  • 房产
    招聘
    交友
    二手车
    宠物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