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摆一哈社区

做优主导产业 壮大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成为脱贫“火车头”

2020-10-16 16:59:23 4674 0

[复制链接]
呼儿嗨哟喂 发表于 2020-10-16 16:59:23 |阅读模式

呼儿嗨哟喂 楼主

2020-10-16 16:59:23

游客采摘黄果柑
近日,在石棉县蟹螺乡俄足村2组,村民陈万伦在中药材地里忙得不可开交。
“中药材产业效益好、见效快,加上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提供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前景不错。”陈万伦说,脱贫攻坚以来,市、县农业部门立足俄足村2组实际,大力扶持发展以重楼、白芨等中药材,以及花椒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村民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推进产业扶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举,协同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做优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积极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退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成果,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造血”
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基。如何把产业发展好,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有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不仅提供“输血”帮扶,更注重产业“造血”帮扶,努力帮助贫困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不断为贫困村筑牢脱贫根基。
“荒山变金山,多亏了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近日,在石棉县迎政乡三合村富有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友强在佛手柑园里忙碌,满脸笑容。
四年前,张友强流转荒山400亩发展种植320亩佛手柑,但这320亩佛手柑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粗加工晾晒后的佛手柑品质不佳,很难赚到钱。
这时,农技人员王春涛给出建议,“可以试一试烘焙箱烘焙药材”。
“还是农技员有办法,让我的药材‘活’了起来。”在与王春涛多次探讨与试验后,张友强建成一个热烘房,日加工佛手柑切片300公斤,实现年经济收入40万元。
王春涛仅是我市产业扶贫“造血人”的一个代表。
“茶叶种植季节性很强,管护要求高,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对采摘、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施药一定不能打除草剂,除草剂一打下去,茶树根系就不会再生长,树体很快就会枯死。”近日,在雨城区上里镇,雨城区农业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杜红,在茶园与茶农交流。
作为农技员,杜红主要负责指导茶叶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茶叶机械推广与使用和茶叶加工等,她的足迹遍布雨城区每个茶叶产业村。“在杜老师的指导下,每亩茶园增收不少钱。”茶农作为直接受益者,专业人员给予的产业技术帮扶给他们增添更多信心。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组建专业技术帮扶队伍,确保农业技术帮扶全覆盖。选派驻村农技员,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对已脱贫贫困村持续保证帮扶工作力度不减、帮扶工作责任不减、帮扶政策不减;按产业划分组建32个专家技术服务团,通过技术培训解决难点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需要,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驻村虽吃苦受累,但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我们就觉得值。”汉源县片马彝族乡大营村驻村农技员陶世海说,让贫困户全部脱贫,就是他们要书写的“扶贫答卷”。
“我们在全市抽调47名农技人员、产业发展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等,组建15支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对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进行巡回服务,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禾林村万亩雅山药产业园
加强特色产业
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深秋时节,走进石棉县美罗镇,只见一幅美丽多彩的画卷映入眼前——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园里的枇杷和黄果柑茁壮成长,等待来年的丰收。
丰收季,是检验产业扶贫成效的最好时节。
近年来,美罗镇下足“绣花”功夫,全力做好脱贫攻坚文章。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该镇按照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综合体的发展方向,逐步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组建培育农业公司、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园区,不断带动就业人数,实现增收致富。如今,全镇发展晚熟枇杷、黄果柑、猕猴桃、茶叶等,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人均产业收入1.2万余元。
该镇的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与石棉县地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强合作,建设黄果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带动园区内的2个脱贫村发展黄果柑2200亩;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种植猕猴桃、中药材等100余亩,实现产业全覆盖发展,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通过园区主体、本土经营主体和公司、合作社等,带动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达到户户创益增收效果。”市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科负责人说,美罗镇成功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通过园区产业带动村组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扩大了产业扶贫的品牌影响力。
美罗镇立足特色产业走出的脱贫致富路,是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显著成效之一。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强特色产业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壮大“五雅”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492.04万亩(含蔬菜),其中,雅茶产业面积100万亩,茶园鲜叶总收入达28.1亿元;雅竹产业面积189万亩,实现雅竹年产业综合产值11亿元;雅果产业面积85.33万亩,其中以黄果柑、大樱桃、枇杷等为代表的水果产值约18.22亿元,以核桃、板栗等为代表的干果产业综合产值达10.06亿元;雅药产业面积48.2万亩,综合产值达3.71亿元;雅鱼产业面积1.67万亩,产值达1.45亿元。
农技人员为茶农示范茶叶机械修剪
引领融合发展
实现持续共赢
产业谋定,靠什么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园区被寄予厚望。
今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5+3”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坚持主体带动,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集聚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健全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对此,我市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产业扶贫新载体,坚持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产业脱贫的重要平台。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含林业类园区)为抓手,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5+3”产业体系是我市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众多老百姓不断受益,特别是一些曾经的贫困户,依靠现代农业园区实现脱贫。数据显示,园区内的贫困群众及非贫困群众均增收20%以上。
目前,全市建成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名山区蒙顶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汉源县大九襄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获得省级5星级和3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此外,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雅字号”农产品品牌,积极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目前,全市已培育11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3115家、家庭农场804家。
在汉源县,红之源家庭农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融入产业链,提高村民果树管护技术,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时间回到今年8月花椒成熟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

  • 房产
    招聘
    交友
    二手车
    宠物
    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