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陳釀不陳:年份酒不能不斷處在“含糊地帶” | 新京報快評
強迫年份酒標識真實原料和年份,有助於引導消费者理性消费、明明白白消费。
▲12月15日,國度市場監視管理總局徵求《白酒消费答應檢查細則(徵求意見稿)》意見。圖/國度市場監視管理總局官網截圖 ▲12月15日,國度市場監視管理總局徵求《白酒消费答應檢查細則(徵求意見稿)》意見。圖/國度市場監視管理總局官網截圖
文 | 王琳
12月15日,國度市場監視管理總局發佈《白酒消费答應檢查細則(徵求意見稿)》,意在經過細化檢查規範,強化對白酒消费企業的監管。
其中最爲引人瞩目的,是在行業關注的年份酒局部,“意見稿”明白“消费年份酒的企業應樹立年份酒質量平安規範,年份酒標簽應照實標注所運用各種基酒的真實年份和比例。”
年份酒亂象由來已久。消费者了解“年份酒”的“年份”,通常是指窖藏的時間。年份越長,聽說香味越濃,口感越醇。這樣的“年份酒”才幹與它畸高的價錢相匹配。但是,依據業内人士的透露,當下市場上的年份酒,简直都是陳年基酒勾兑而成。所谓“30年陳釀”“50年陳釀”,年份基酒可能只要不到100ML,以至更少。有的“陳釀”,基酒聽說僅有幾滴而已,而價錢早已翻了幾番。
這些年來,在年份酒問題上,更常見的,是消费者被酒企及一些“專家”所教育。比方,窖藏30年以上的陳酒,简直沒有饮用價值,勾兑之後更能表現酒的質量、提升陳酒的口感。又如,成立缺乏5年的酒廠,推出50年陳釀,並非奇葩。消费不出比本人年齡還長的年份基酒,也能夠買來年份基酒勾兑出简直各種年份的“陳釀”。
當年份酒成爲炒作概念,消费噱頭,以至成爲酒桌社交上的身份標簽和圈層標識,能堅持蘇醒,回絕年份酒品牌溢價诱惑的酒企已不多了。
貼上年份酒的標簽,價錢就能青雲直上,在酒業鉅頭吹響的這聲“集結號”中,樂而跟風有何不可?
正是中小酒企蜂擁而至年份酒,衝擊了酒業鉅頭們創始的這一高端市場。站在某些大商場的酒櫃面前,放眼看去,那些標有“15”“30”“50”的所谓“年份酒”,真實的窖藏年限,大約只要天知、地知、“酒知”。
經過製定規範標準年份酒的消费,既是樹立行業壁壘最简單易行的途径,也是強化行業自律預防消费纠葛的必要舉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