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短視頻平台上有太多原生、還未定型、出人意表的人才!”英國《衛報》8日發表評論以爲,往常火爆的短視頻平台上湧現出許多内容,優秀的創作者們突破手機小屏幕的界線,將本人的短視頻扮演延伸至電視範畴。“例如Bigmiko的《假設莎士比亞是個路人》、阿比·卡拉克的《平凡的辦公室聊天女王》,以及姆亞·奇瓦瓦、哈利·徹瓦德溫等人的係列短視頻已然‘出圈’,被傳統的(英國)主流電視媒體看中。”《衛報》以爲,這些短視頻博主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火爆和高產,是由於他們的創作愈加靈敏、不受約束,能夠绕過傳統的監管約束,直接與觀眾們見面,“他們似乎是在宏大的試镜房間中,拚命表現以博取關注”。
往常,全球文娱產業都在發掘短視頻平台的潜力。一方面,是電影和劇集宣傳方式的“下沈”——片方在短視頻平台上發佈各種物料、預告片、採訪幕後,以至是正片中的精彩片段和金句,用以吸收海量潜在觀眾。另一方面,是短視頻平台上的原創博主們大量製造係列作品——依據本人寫的創意脚本停止扮演,並經過惡搞、戲仿、鬼畜等拍攝和剪輯方式重新編輯網络素材,上傳的爆款視頻取得驚人的點赞和轉發量後,他們本人則成爲短視頻平台力推的红人“大V”。
不過值得警覺的是,由於短視頻用戶與傳統電影、電視的觀眾在年齡和文化層次上並不重合,特別是觀賞口味上存在差別,一旦投放錯位,反而會起到“反效果”。譬如近期國内上映的新片《第一爐香》,本來是依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嚴肅藝術片,卻因在抖音平台上投放的物料被吐槽“拉低了原片的主題和風格”。同樣的,短視頻上那些惡搞和鬼畜劇集更合適在手機上“打發時間”,假如直接搬上電視以至影院,幾有些格格不入。短視頻博主想要取得更普遍認可,就要對本人的創作力和扮演程度提出更高請求——畢竟,在比手機大得多的荧幕上觀賞一部劇集或電影,無論優點還是缺陷都會被放大。(吕 克)
-
|
|